甘肃展团网信息资讯| 服务配套|

首页 » 甘肃 » 服务配套 » 正文

探寻甘肃大剧院喜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之路

发布日期:2013-01-24 12:1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陇原新地标创造行业新高度

探寻甘肃大剧院喜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之路

一座城市是一本书,大剧院就是书的封面。

在如兰之州,她的封面里精雕细琢着一个以《黄河·黄土》命名的雕塑。透过它,看到的是黄河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的一个个符号;透过它,领略到的是整个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文化理念的缩影。

而在这影像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就是甘肃大剧院及其所成就的陇原文化标杆、建筑标杆、精神标杆。

如今,大河之滨崛起的陇原新地标,又创造了这个行业里的新高度。

这个喜人的消息是:中国建筑业协会日前公布了2012—201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结果,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甘肃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入选首批工程名单。“鲁班奖”是国家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喜摘“鲁班奖”的甘肃大剧院借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之水,表达着魅力古城倾力打造城市新名片,建设文化大省,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雄心。

从陇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寻找最能体现甘肃特色的建筑语言

长期以来,甘肃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就其文化大省的地位。但在全国各地会展经济风生水起、文化消费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的时候,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却连一个像样的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都没有,更没有一个理想的大剧院,缺少一个对外开放和交流的载体。

这一弥补历史文化名城缺憾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甘肃电投人的身上。

2006年11月,为解决制约我省会展产业、文化建设的瓶颈难题,提升省会兰州的城市品位和发展辐射作用,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由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兰州市黄河中心滩区域开发建设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

从前期策划到组建项目公司,再到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的冬天,中心滩不再平静。

这一建筑群被称为我省建国以来大型公益性项目的“一号工程”,更被誉为承载陇原儿女希望与梦想的文化工程。

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20亿元,是集展览中心、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广场地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包括能源中心)和市民广场(包括室外三网、景观)合建一体的大型建筑。

其中,最耀眼的当属甘肃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这个“观演兼会议合二为一”的建筑,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32米,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500座大剧场兼大会堂1个,300座剧院式报告厅1个,200座会议厅2个,120座国际会议厅1个,50座—200座会议厅20个,还设有新闻发布、贵宾休息和会见设施等,以大型歌剧、舞剧演出为主要功能,兼顾音乐、曲艺、杂技和话剧的表演,同时具备承办省、市“两会”等各类政务性会议以及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和商务会议等功能。

这个可同时容纳3000人观演和开会的建筑,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建筑智能化水平最高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座具有全新概念和强烈时代感的集艺术与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成就了我省建筑史上的文化标杆。

可以说,在其建设过程中,一条从远古传承下来的文脉贯穿了地域与时代。

走进甘肃大剧院,让人在领略陇原故土的文化积淀之余,也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

甘肃大剧院从整体、结构、层次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渗透着黄河文化中的水文化,把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借助“流淌”的“水”展现了出来。同时,巧妙运用与水文化唇齿相依的彩陶文化以及敦煌文化这些经典独特的甘肃历史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在庄重中平添一种轻灵隽永,典雅辉煌。

东立面39级超大尺度的踏步,从下而上缓升着的坡道点缀着深浅色块和灯光闪烁,让人们由此徐徐步入艺术殿堂。踏步两侧动感水景被彩灯烘托的水花,在错落有致的玻璃上欢快地流淌歌唱,与黄河互动着,并随着人们视觉的流动,微妙地触动着心境的变化。整个东立面将大面积玻璃幕墙进行阳角转弧和折斜处理,与横向排列的装饰线条自然天成,不仅具有晶莹剔透的雕塑感,而且营造出了艺术的节奏韵律。

南立面为会议中心入口。由30厘米宽的条型石材大面积、线型组合的斜面体块,不仅表达了流动的水和音乐的韵律,而且整个南立面简约庄重而大气,很好地表达出了会议主题的严肃性,形成建筑立面有机的节奏关系。

北立面由西向东排列的78根方型钢管随底部黄河波涛造型的圆形钢管疏密相间、随波起伏,似琴弦又似跳动的音符;西立面方型钢管折线组合,南北两侧下垂、中部靠南向上娓娓隆起的大雁腾飞造型,似彩陶文化中的水型图案又似舞动的旋律。

甘肃大剧院建筑的大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结构形式,四周悬空上翘,飘逸外突,同时采用铝板包边,与内侧的飞檐钢结构构件虚实对比,突出了屋顶的体块感和向上的张力,满足了建筑形式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均衡感,更好地升华了建筑的气质与艺术美感。

走进大厅,跃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金色“彩陶罐”,观众入口内廊映衬着陶土红砂岩的色调,内外流动的曲线纹饰如黄河浪花,和整个大剧院的装饰风格高度的协调统一。

黄河文化、敦煌文化……一个个符号如同音符跳跃在这个舞台上,也描绘出陇原建筑的新风貌、新特征和新内涵。

提起甘肃大剧院的设计阵容可谓群星闪烁。国际知名设计师、甘肃大剧院主设计师,曾为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的主设计师美籍华人JackTam对大剧院室内装饰方案和艺术品设计进行指导;何鄂等省内外著名文化艺术专家,被誉为“大剧院专业户”的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泽斌,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全国有成就资深室内设计师郭杰等把脉指导……

站在会展广场,一座流动金黄色雕塑夺人眼球。这个命名《黄河·黄土》的作品,出自于我国工艺美术大师何鄂之手。自《黄河母亲》后,何鄂将此看作自己另一件展示黄河风情的代表作。

可以说,甘肃大剧院的外观形象虽然没有像贝壳、石头、月亮、古琴等这些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剧院外形特征,但她是一座具有全新概念和强烈时代感的集艺术与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她将以其独特而浓郁的黄河文化特征提升兰州城市环境视觉景观质量,她将为百里黄河风情线增添更为璀璨的色彩,并成为不可多得的城市文化的新标杆。

科技与艺术交汇融合,多学科与新工艺集其大成,共同诠释一个建筑标杆的诞生

2008年11月29日,注定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这一天,甘肃大剧院破土动工。

2011年6月20日,同样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日子。这一天,甘肃大剧院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一面国旗在大剧院门前广场高高升起。

从正式开工建设,比计划工期提前5个月竣工,有效工期仅为25个月,创造了近10年来国内同类型项目最快工期的新纪录。

在令人欣喜的成绩单背后,只有建设者们才知道甘肃大剧院在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前所未有。

大剧院建筑处于科技和艺术两大门类的交汇点,被建筑界普遍认为是“世界建筑之最难”,几乎涵盖了建筑的所有难度,是建筑领域公认的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涉及专业种类多的工程项目,是建筑学、建筑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舞台美学、智能控制、人工气候、装饰工程等20多个专业工作的协调工程。

事后回想,面对巨大的困难,电投人在心目中却选择了追求完美之路,也许正是这种选择所成就的建筑标杆,让电投人顺利地摘下了“鲁班奖”。

完美与节约是矛盾,也是电投人的贡献。甘肃大剧院按照“舞台工艺设计一次到位,达到国内外同类大剧院先进水平;关键设备全部采用国际一线品牌,与国内外最好的大剧院保持同等水平;其他设备采用合资知名品牌或国产知名品牌,技术和品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则,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选型配置,在投资比同类大剧院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实现了功能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能满足歌剧、舞剧、话剧、杂技、曲艺等演出形式及各类大中型政务商务和国际性会议的要求。

甘肃大剧院舞台为经典的品字形舞台设计,主舞台、侧台及后舞台等升降台既可同时升降,也可独立升降,还可实现平移或旋转等,为多变场景的快速迁换提供方便。

为满足话剧等剧种演出需要,剧场还设置了假台口;为适应大型交响乐、室内乐、合唱音乐演出的声学要求,剧场还在舞台增设了音乐声反射罩;舞台机械采用WJ—ZNKC—I型舞台机械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PLC全部采用美国Rockwel公司产品,驱动用变频器采用了德国NORD公司SK700E系列矢量控制产品)控制,实现了控制系统软、硬件产品的无缝集成,从根本上保障了整个系统的无障碍运行和可靠性,为异彩纷呈的舞台演出活动增添新的光彩。

甘肃大剧院的灯光系统主控台选用世界四大著名品牌之一的美国ETC综合集控台产品,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管理;灯光控制系统主干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呈环形链接,灯光控制台或离线控制器都可以模拟舞台灯光场景,使舞台灯光设计实现了智能化、形象化、虚拟化。

甘肃大剧院的扩声系统选择了世界著名一线品牌德国“d&baudiotechnik”,观众厅侧墙采用吸声幕帘调节混响时间,西北地区剧场首次应用。

甘肃大剧院的弱电系统包括智能会议、公共广播系统等近20个子系统,其中会议系统的大量先进技术在国内属首次使用,与世界最先进的如北京奥运会等会议工程相媲美。特别是国际会议厅的会议系统,首次采用TAIDEN的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终端,集成了视频显示、视频对话、视频摄像、指纹识别等多种功能的LCD触摸屏,从资料查阅、文件批注到讲稿导读、会议记录等,与会者全都与纸“告别”。

据不完全统计,甘肃大剧院有20余项技术创造了甘肃民用建筑的第一,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达100余项,同时在建筑学、建筑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舞台美学、智能控制、人工气候、装饰工程等20多个专业工作内都接近或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每一处都经过了精雕细琢……

有“剧院建筑专业户”之称的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泽斌评价说:甘肃大剧院的建筑功能、空间流线、设备配置、建筑声学等创造了全国省级大剧院中投资最少、工期最短、效果最好的典范。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特邀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名誉音乐总监陈燮阳在甘肃大剧院演出后评价说:甘肃大剧院的音响效果就是与国际上比也是一流的。

该项目先后荣获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金奖”,“2011—2012”年度全国建筑工程“公共建筑装饰类”装饰奖和“建筑幕墙类”装饰奖,暖通空调设计荣获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三等奖等5项国家级及省级奖项,目前顺利通过省级科技示范工程验收。

“电投人”“电投速度”“电投精神”,在大剧院建设中,被赋予新的精神标杆

其实早在甘肃大剧院建设之初,“甘肃电投”就把“确保飞天金奖、争创鲁班奖”确定为奋斗目标。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品质与速度,电投人全过程、全范围、全天候深入推进在省内首创开展的质量、安全、进度“三优”竞赛活动和以“日计划、日报告、日督查、日落实”为主要内容“清单式量化”的精细化管控,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节点工期细化到了小时,坚持以日进度保周进度、周进度保月进度,以月进度和关键节点保最终工期。

在质量创优上,甘肃电投人认真贯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精益求精,技术创新,和谐共建,过程受控,质量创优”的总体要求指导工程建设,争创精品工程。施工单位一进场,就督促各参建单位根据质量目标编制《创优规划》,明确要求《创优规划》要针对项目难点、特点,提出在本项目施工中的亮点,在国家验收标准合格的基础上再提高验收标准。

在创优管理上,严格按照《创优规划》细化分解质量管理工作,把创优工作落实到每道工序之中,全面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将项目“创优”与“三优”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将“创优”和技术亮点管理工作全部纳入“三优”竞赛考评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强化落实《创优规划》要求,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严把材料及设备进场验收关,加大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同时邀请资深专家对参建单位进行争创“鲁班奖”专题培训,并根据项目特点,结合优秀案例,对大剧院兼会议中心及五星级酒店“创优”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在施工过程中,制作创“鲁班奖亮点项目实施部位”告示牌并悬挂在施工现场相应位置,要求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鲁班奖”要求和目标进行施工,从细节着手严格施工工序,坚持典型引路、样板先行,监理严格按照提高后的标准进行验收,严格履行隐蔽验收及工序验收制度,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省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宁平几乎每周都要抽出时间亲临一线工地,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项目的攻坚阶段,更是频频走进现场,为项目建设把脉,为员工鼓劲加油,先后从总经理奖励基金中拿出140多万元,为参建单位的农民工发放赶工补助……

在项目建设的攻坚阶段,电投人始终坚持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管理、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作风,以一种“拼命三郎”式的英雄气概,充分发扬“5+2”和“白+黑”的工作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顽强作风,完全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昼夜坚守工程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基于科学管理的“五个超常规”,让技术与管理的决策流程合并简化,让科学决策到了第一现场、第一时间……

据统计,在大剧院项目施工最紧张的阶段,甘肃电投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全员参战,平均每天上班时间达16小时以上,每月平均加班时间达20天,公司领导及工程一线员工平均每月加班24天。

甘肃大剧院灯光、音响、弱电工程顾问、国内知名音视频专家、长安大学教授毕雄在亲历了剧院建设的过程后无限感慨地说:“我参与了国内十多个剧院的建设,但像甘肃大剧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这么少的资金投入而完成了系统的项目建设,主要归结于电投人管理的科学和工作的高效,他们能身先士卒,不畏艰难困苦,苦干加巧干,硬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别人无可比拟的,在以往我所经历的项目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基于这个团队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奉献,才使母亲河畔成功崛起一座新地标,并书写出了甘肃电投人的文化标杆、建筑标杆及精神标杆,谱写了甘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壮丽篇章。

时至今日,这座崭新的建筑,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全体建设者的梦想。

2011年5月23日,省政府省长办公会议已经明确,授权由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管理甘肃大剧院/会议中心,并借鉴全国其他省市的做法,由省财政根据运营情况,在保证其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上,给予经营管理单位一定的财政补助。“甘肃电投”在借鉴国内同类剧院运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剧院合作经营管理模式,招标确定了剧院合作经营管理单位,同时也确定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资源开发平台和西部地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西部地区国家级演艺中心的甘肃大剧院品牌定位。

从2011年8月下旬开始,仅用国内其他城市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从剧院管理模式确定、筹备开幕以及演出季节目安排的艰巨任务,为我省文化产业体制创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经营管理上,甘肃大剧院坚持奉行“让高雅艺术走进大剧院,让老百姓走进大剧院”的经营理念,坚持“零赠票、低票价”培育市场,在注重引进国际国内一流作品、扩大艺术交流与传播的同时,积极搭建对外推介和交流展示桥梁,努力推动我省精品艺术剧目“走出甘肃、走向世界”。

同时,为充分发挥甘肃大剧院文化传播及培训教育等基础功能,甘肃大剧院还成立了艺术培训机构,开展了少儿芭蕾等艺术培训,并积极邀请来兰演出的专业演员、导演等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为推进金城兰州少儿艺术培训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努力。为体现项目的人民性和公益属性,甘肃大剧院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先后通过社区推荐、组织推选等方式,邀请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先进人物和低收入家庭、来兰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代表近7000余人次免费走进剧院观看演出,让更多的人共享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据悉,甘肃大剧院自投运以来,已先后组织实施了2012新春演出季、2012首届艺术节、2012金秋演出季、2013新春演出季等四个演出季,先后组织及引进各类演出120余场。其中引进来自法国、英国、俄罗斯等近10个国家的顶级剧目73场,扶持和引进本地院团演出近50场,累计接待观众12万余人次,其中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总数近百位。在金城兰州文化演出产业引起了一时轰动,活跃了我省文化演出市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发挥了文化演出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基础功能。

甘肃大剧院凭借一流的场馆设施和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甘肃这个文化大省的文化资源和优秀剧目有了最温暖的归宿和最恰当的表达,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外文化运营主体单位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好的剧目、好的剧场和好的管理的完美结合,昭示着我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作者:牛彦君
       来源: 甘肃日报

 
扫描展团网微信二维码,关注展会、会议节庆、展销会、会展服务,关注"展团网"微信公众号即可 展团网
 
网站首页 | 行业分站 | 城市分站 | 参展意向登记 | 展会宝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桂ICP备110031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50100697643558Q